上圖:蔡明憲醫師(右二)與病患(右三)
現年28歲的張姓患者,雖然身高有173公分,體重卻高達126公斤,過重的體重不但行動不方便,就連心臟功能也只有正常人的40%,同時又有心室擴張現象,必須長期服用利尿劑和防心衰竭藥物。經多科別的醫師評估後,為患者執行「胃部縮小手術」,第一周即減去11公斤,半年總共減重40公斤,讓他接近正常體型。
張先生是一位罹患有嚴重擴張性心臟病、嚴重呼吸中止症影響睡眠、高血壓,同時有病態性肥胖(BMI>40)的病人。醫師就發現他的左心室射出分率只有不到40%,又有心室擴張的現象,需要長期服用心以及利尿劑的藥物控制病情。由於心臟與肥胖的影響,張先生平日的活動力受到極大的限制。
高雄義大醫院蔡明憲醫師表示,要幫這樣的個案動手術真的是蠻大的挑戰。光是麻醉就是一項棘手的問題,術中心跳血壓的控制關乎病人的安全,術後給予點滴的速率也影響術後肺部水分的多寡。
義大醫院動員了心臟科醫師、麻醉科醫師、內視鏡科醫師、護理團隊等等,一同照顧這樣的病人,平安順利的完成了胃縮小手術。術後張先生不僅不用進入加護病房,更在術後24小時內即平安出院。術後第一周回診時,減去11公斤,第一個月減去了18公斤。術後半年共減去40公斤,整個人活動力也改進不少。
蔡明憲醫師指出,肥胖症已成為全球性的流行病,運用微創手術方式進行減重及糖尿病控制,已日趨普遍,也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肥胖相關併發症。但是肥胖本身即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若術前未經過完整的心血管評估及檢查,即貿然進行手術,可能會因此忽略心血管風險,導致病人病情惡化。
蔡明憲醫師提醒減重手術應選擇醫療儀器設備以及醫療團隊完善的中心,術前應進行詳細身體以及心血管系統評估,尤其是有心血管與腎臟病的病人,更應該要在週全的檢查,例如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核醫心灌流檢查、動脈造影檢查等等,以降低術後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
蔡明憲醫師強調,表示肥胖本身是多種常見心血管的危險因子,例如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減重手術若未作好術前評估,可能忽略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會,即使是患有心血管風險的疾病,只要好好評估及治療,仍可以成功藉由微創手術方式,同時達到改善心血管風險及減重效果。
http://times.hinet.net/news/19858060
你可能會喜歡:
留言列表